氦離子色譜儀行業如今發展所存在的問題
更新時間:2017-12-28 | 點擊率:2105
氦離子色譜儀行業如今發展所存在的問題
氦離子色譜儀適用于高純氫、氧、氬、氮、氦、氖、氪、氙、二氧化碳等氣體中痕量雜質的檢測,儀器配備高靈敏度的氦離子化(PDHID)檢測器,采用中心切割與反吹技術,配置具有吹掃保護氣路的進樣切換閥和進口氦氣純化器,通過無死體積取樣或在線進樣方式,一次性完成上述高純氣體中H2、O2(Ar)、N2、CH4、CO、CO2等常見雜質或C1-C4等碳氫化合物的檢測,進樣閥均帶有吹掃保護氣路,整機采用多柱箱設計,并配備進樣壓力自動校正系統,保證不同底氣的樣品的進樣量一致。
氣相色譜分析純氣中雜質因其具有各種*性而不可替代。如同時可檢測多個組分,分析時間短,操作簡便,分析技術靈活多變,價格低,能自動化檢測與計算機控制等優點,因而其產品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。在純氣分析方面的國家標準已有一定數量上已經采用了氣相色譜法。但現狀仍與上有較大的差距。
1、技術研究與創新方面:從發表論文上看,在上世紀八十—九十年代國內出現過研究分析痕量雜質氣體的繁榮時代。但近十年來新的檢測方法、技術與儀器、檢測器研究進展緩慢、創新乏力、論文發表數量減少,無長期統一規劃和穩定的投入,專業研究與分析隊伍不斷壯大,同時又有待素質提高。至今還無一本“高純氣體分析技術”的專著問世。
2、“國家標準”反應技術落后:總體看有關高純氣的“國家標準”中,其中分析方法與水平比較明顯落后,儀器化水平低,其中有一部分才能與之水平相近。還有些“標準”仍采用比色法為主,檢測方法不能儀器化。例如在“醫用氧標準”(GB8982—1998)中反應出的問題zui為集中。在標準的“技術指標”中除氧含量指標(≥99.5%)外,雜質含量無任何數據,都是“按規定方法試驗合格”。而所有的規定方法都是化學吸收法或比色法。分析結果只有“合格”與“不合格”,無數據記錄。這對指導廠家生產是不利的。至今多數廠家不具備全面按“規定”抽檢的技術與條件。使用單位(醫院與相關研究單位)更難投入組建分析人員與條件。有的廠家只是向科研單位送檢一次、檢驗合格后再不對該項檢測。